返回顶部TOP
官方微信

推荐文章

 
首页 > 技术文章 > 深度:大球时代,伊藤的“快”和国乒的“转”,哪个更有生命力?

深度:大球时代,伊藤的“快”和国乒的“转”,哪个更有生命力?

来源:体坛世界  编辑:林妹妹  发布时间:2020-06-01 10:57  浏览数:4431

引言

当今乒坛已经进入到大球时代,很多球迷都知道,为了提升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国际乒联出台了一揽子措施,其中一个就是将乒乓球变大。从逻辑上分析,球的体积变大了,遇到的阻力自然也会增加,球速和旋转自然也就降低了,对手的反应也就跟上来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回合数增多,也就达到了所谓的观赏性。

小小的乒乓球,从早期的38毫米,后来长到40毫米,如今又长到40+。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2毫米+的增加,每一次的变化都会带来技术上的革新。
众所周知,乒乓球有五大技术要素:力量、速度、旋转、弧线和落点。其中力量又决定着球的速度和旋转。这个很好理解,有效力量大了,速度自然就快,旋转才会更强,击球质量自然也就上去了。力量大、速度快、旋转强,几乎是每个高手都想追求的目标。能把这三个要素结合的好,自然是高手中的高手。例如,曾经的大满贯得主李晓霞和现役的主力陈梦击球力量比一般女选手大一号,所以她俩的球相对更快、更转,一般选手还真不好接她们这种高质量的弧圈球。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乒乓球,比较崇尚速度,其中近台快攻打法独树一帜,“快、准、狠、变、转”突出一个快字,60年代初,日本人发明了弧圈球,将乒乓球的五大要素结合的非常完美,其中旋转的位置更加凸显,再后来,弧圈和快攻发生了微妙的结合,又衍生出快弧打法和弧快打法,从名字上大家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总的来说,速度和旋转这两大要素始终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又彼此牵制。随着球体的不断变大,速度和旋转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对旋转的影响最大。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成为大球时代所有运动员要面临的新课题?

从科研数据可以看出,改大球后,旋转下降了23%,速度降低了13%。结论:球变大,对旋转的影响尤为明显。接下来笔者将聚焦女子乒坛,抛砖引玉来探析如下几个问题:在大球时代的背景下,女子乒坛的“快”(速度)和“转”(旋转 )之打法现状是怎样的?未来哪个打法更有生命力?下面,笔者将分开一一进行详细阐述:第一部分:对“快”(纯速度型)的打法解读和案例分析
常言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用在乒乓球领域同样合适!这里的“快”就是指速度。想让球速快,就要提高击球力量,有个小窍门就是集中力量对着球心的方向进行撞击。从乒乓球运动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在快上下功夫。毫无疑问,谁能把球打的更快,哪怕是快半拍,谁就能占据主动优势!这一点在大球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个观点,我们举个鲜活的例子。当今乒坛,纯速度搏杀型打法(很少加旋转)的典范想必大家都知道:日本队的主力伊藤美诚。下面我们具体看下,伊藤美诚是如何做到“快”的?她的快又有何特质?

伊藤美诚的“快”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伊藤美诚的“速度和激情”想必很多球迷都看到了,属于典型的横拍近台快攻打法。比赛中一旦被她抓住机会,一顿暴弹、暴拍,那结果可想而知:要么被她弹击的够不到球,要么被她拍打的人仰马翻。不过笔者认为伊藤美诚的这种快更多的是建立在击球手法上的快。具体来说,伊藤美诚在击球瞬间,凭借强大的身体爆发力,对球体中间部位进行猛烈的撞击(弹或者拍或者抽打),使球在脱板瞬间达到最高速度。这个过程中,伊藤美诚很少会主动加摩擦,而是纯正的撞击乒乓球的球心,使得力量几乎全部转化为速度优势。如果伊藤美诚的击球力量为100,那她用在撞击上的力量几乎就是100。从外表来看,伊藤美诚的球势大力沉,非常有穿透力和杀伤力。


其次,更重要的是:伊藤美诚的快不是单纯的速度快,确切的说是快+变。第六人认为伊藤美诚作为速度型打法的典型代表,最值钱的部分就是加入了太多“变化”元素。这里的快+变体现在以下5点:
  1. 器材带来的快和变化,反手特制生胶本身特点就快,同时这种颗粒胶还能冷不丁兜拐出诡异的弧线干扰对手。这就是典型的快中带变,如果只是一味的弹击,久而久之就会适应这种快,但是加上接发球手法上的变化,使得快+变反生化学反应,往往让对手摸不清路数,增加判断难度。试想一下,伊藤美诚的反手如果不是生胶,那她还能打出这种快+变吗?
  2. 伊藤美诚的发球变化太多,勾手发球和半高抛发球极具迷惑性和突然性。对手很难在一瞬间看清旋转,这为她的近台快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3. 伊藤美诚站位近台,变直线意识在女线首屈一指。乒乓球里有条线路很有杀伤力,没错!直线!职业高手能打直线绝对不打斜线,因为直线球的飞行路程短,威胁大,再加上是站在近台打直线,往往给人来不及的感觉,压迫感很强。
  4. 节奏变化让伊藤“快”的出其不意。该快的时候疾如闪电,该慢的时候闲庭信步,例如在连续的拍击中突然吸一板将节奏慢下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慢只是手段,快才是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退为进的策略。
  5. 根据不同对手制定不同技战术打法,变在前面。伊藤跟她的主管教练松崎太佑配合默契,为了记住对手的习惯性出球路线,其教练养成了记笔记本的习惯,这也让伊藤美诚的线路变化更加有针对性,也为伊藤的快起到了辅助作用。正所谓,你一出手,我就知道打哪条线路,能算住你就能比你快一步。
伊藤美诚将快和变结合的非常好,这一点难能可贵,也使得她的快更加难以被针对和破解。基本思路就是用快开路,用变牵制。

伊藤教练松崎太佑的笔记本记录着对手的习惯性出球路线

还有,笔者认为伊藤美诚的这种快得益于她的年轻、体能充足、爆发力好。为了提升爆发力,伊藤美诚还专门进行拳击训练,甚至她的日常训练都是找男选手陪练,这一点在乒坛并不多见,为的就是更加接近男子选手的反应速度,使自己更快、快到极致。


伊藤找2位男陪练帮助她练习技术和反应速度。


伊藤美诚和男陪练的对抗练习,极具针对性,提升反应力。伊藤美诚用她的这套纯正的速度搏杀型打法征战乒坛数年,事实证明,管用!其中对阵国乒主力有赢有输,比较引以为傲的当属她赢了除陈梦以外的绝大部分顶尖高手。用女乒主帅李隼的话说,现在的伊藤跟我们已经不分伯仲,人家就是那个打法风格,并非胡乱搏杀。在第六人看来,伊藤是有章法的、自成一派的速度搏杀型打法。放眼乒坛,伊藤的打法当属小众,她将乒乓球中的“快”这一要素追求到极致,以快+变制胜之典范,没有之一且很难模仿。

第二部分:对于“转”(旋转复合型)的打法理解和案例分析

旋转是乒乓球的魅力之所在,说到旋转,首先体现在一个“转”字上!在击球手法上,想让球转,就不要向着球心用力,而是摩擦球的表面,使球产生旋转,拉、拧、切、削、搓等动作往往会形成超强的旋转。


说到转,可以说当今女子乒坛一抓一大把。女乒的6大主力:丁宁、刘诗雯、陈梦、朱雨玲、孙颖莎和王曼昱无一例外,都是清一色的旋转打法,因为正反手两面都是反胶,能够很好的制造旋转。所不同的是侧重点不一样,有些是快弧打法,有些是弧快打法。说来也是奇怪,女乒史上已诞生了5位大满贯,除了邓亚萍是长胶打法外,剩下的4位:王楠、张怡宁、李晓霞和丁宁都是双面反胶打法,说白了,都在拼命的玩旋转,当然,这几位都玩出了名堂!再看最新一期的世界TOP10排名(4月份),除了伊藤美诚,其余的9位都是双面反胶旋转型打法。第六人认为:双反旋转打法能得以流行,主要还是小球时代集速度、旋转和力量于一身的弧圈球打法体系逐渐成熟起来,再加上反胶的容错率比较高,能更好的体现出乒乓球的5大技术要素,更关键的是容易出成绩!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群起效仿的局面。下面简单分析下,在旋转打法基础上衍生出的三种女乒顶尖高手技术风格及特点第一种类型:以速度+旋转为主的偏速度型选手,典型代表人物:刘诗雯。


进入到大球时代,刘诗雯的成绩不降反升,笔者认为小枣的打法基本迎合了大球时代的要求。刘诗雯站位近台,击球动作比较紧凑,正反手衔接速度很快,迎前意识非常强,其进攻犹如连珠炮式的进攻,疾风骤雨般迅猛。在快的基础上,刘诗雯还有旋转来增加保险系数和攻击力。其实,日本的平野美宇和石川佳纯也是这种打法类型,但是她们整体水平尤其是教练水平摆在那,所以上限也就那样了,不可能达到刘诗雯的高度。第二种类型:以力量+速度+旋转的融合先进型打法,代表人物:陈梦、孙颖莎和王曼昱。



这三位打法更加先进,意识更加接近男性化,身体素质比较出众,力量相对比较足,非常注重单板质量,速度和旋转兼而有之,拥有一板过的能力。这个带来的变化很明显,对手不好防,一防球往往出界。正所谓:一力降十会!第三种类型:以旋转+控制为主的防守反击型打法,典型代表人物丁宁和朱雨玲。



因她两打法有相似之处,我们放一起说。进入到40+新塑料球时代,两人打法不再吃香,经常被上述两种打法所压制,更被伊藤美诚的纯速度搏杀型打法所碾压。究其原因,私以为这两位力量比较平庸,拉出的球旋转不够强,速度不够快,在速度型选手的眼中,很多都是机会球。这一点,在今年卡塔尔公开赛丁宁惨负伊藤的比赛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雨玲近期技改效果比较显著,有意的提升了速度和力量,牺牲了一定的旋转,从比赛效果看,卓有成效。从成绩方面看,今年的直通釜山世乒赛,朱雨玲笑到了最后,值得肯定。第三部分:伊藤的“快”与国乒的“转”,未来哪个打法更有生命力?


可以看出,进入到大球时代,乒乓球的打法虽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弧圈旋转打法依然是主流打法。其中日本的伊藤美诚颇有种返璞归真的意思,将速度这一乒乓要素体现的淋漓尽致,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在尝试了一段时间的拉球效果后,伊藤美诚没有尝到甜头,认识到了中远台的对拉毫无优势可言,近台才是自己的菜!索性更加坚定了近台快攻速度搏杀型打法,大有一种将正手拍击和反手弹击进行到底的架势。而这一打法在国乒史上又是那么的熟悉,只不过今天打得人特别少,给人一种稀缺性打法的感觉。有意思的是,国乒为了针对伊藤本尊的打法,特意找到了一些女乒陪练来模仿人家,例如孙铭阳和张瑞,结果大家看到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


一是,伊藤美诚的前三板威力实在是太大,这一点很难进行模仿。体现在发球和接发球技术上,伊藤的发球技术是其杀手锏技术,不管半高抛还是勾手发球,都极具迷惑性、突然性等特点。二是,伊藤的求胜心非常强,这一点陪练很难做到。比赛的出发点不一样,伊藤是要突破中国队,成就一番伟业,其母亲打小就给她灌输“能赢中国队的只有你伊藤美诚”这一意识,而我们的陪练只是为主力服务,输赢无所谓。伊藤美诚的纯速度型打法有些步入极端,对于机会球,基本放弃摩擦,全撞击式的攻球,这也使得自己的无谓失误有些偏高。反应在成绩上,她虽然是我们名副其实的主要对手,但是整体胜率还是处于劣势。


因此,伊藤美诚的这种速度搏杀打法着实很难模仿,至今还没有看到“第二个伊藤”冒出来的趋势,恕我直言,伊藤美诚之后或许很难有其继承者。再来看国乒的6朵金花,如上所讲,她们分别代表了3种不同的方向。丁宁和朱雨玲的防守反击型打法,已经跟大球时代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注定会走下坡路。根本原因是大球的旋转下降太明显了,拉不出强烈的旋转,根本没法抗衡速度的冲击。越想拉转,球的速度就会越慢,对方的速度却很快,导致自己根本招架不住,陷入死循环。刘诗雯的速度结合旋转的打法曾经是乒坛的主流打法之一。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效仿者有很多,在手法上以撞击为主,摩擦为辅,说白了就是打衔接、打摆速,以快取胜,跟伊藤美诚的最大区别是,通过一定的旋转来加保险,提高回球命中率。跟伊藤过招的时候,虽然输掉了比赛,但过程并不下风,证明了这个打法有一定生命力。第六人认为未来陈梦、孙颖莎和王曼昱的这种打法或许更吃香、更有生命力。大球时代,速度和旋转出现了不可逆的下降趋势,如何破?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把力量加上去抵消出现的下降情况。事实上,陈梦、孙颖莎和王曼昱就是这么做的,这三位给人的感觉有个共同点:力量比其他选手要大一号,拉出的弧圈球有速度有旋转,而且二跳明显往下扎,穿透力很强。这种打法对于乒乓球的选材要求比较高,说白了天赋高是一方面,身体素质必须出类拔萃才能支撑这种打法。

结束语


综上,笔者得出的结论:力量+速度+旋转的融合型打法更加迎合大球时代的技术要求,更加富有生命力!女子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对力量的使用不可能像男运动员那样高,造成了多年来女子忽视了力量的运用,站在近台凭借速度和旋转打摆速和拼命中率。但球变大了后,速度和旋转优势出不来了,倒逼着大家重视并增加力量的使用。从本质上看,这种融合打法突出了力量的重要性,不再一味的站在近台拼摆速打基本功,而是站位可近可远,手法上可拉可打,攻防转换上可攻可守,跟对手周旋的空间余地明显更大。对于力量的合理使用,使得该打法兼具“快”与“转”,很好的解决了乒乓球中的凶稳关系。例如,如果一味的像伊藤美诚那样求快,太过冒险,失误太多显得太凶;一味的求转,打控制打反击,显得太稳没有攻击力。最后,第六人认为大球时代注定会造就属于这个时代的翘楚。小小的乒乓球,每一次变化都会间接淘汰一部分运动员,也会成就另一部分运动员。谁对这种变化适应的快,谁就能紧跟潮流尝到甜头。例如,现在的40+新材料球,让女乒队长丁宁苦不堪言,一冠难求,不得不进行痛苦的技改,但对陈梦、孙颖莎这样力量打法的选手来说,影响并不那么明显。未来,女子乒坛的“快”与“转”,将会被力量这一要素所重新统一整合,女子打法的意识和技术将越来越男子化。以上便是我的一家之言,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声明: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转载只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未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原作者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联系微信:1963026)

报名信息